苏晓磊,现任新港海事局杂货港区海巡执法大队副队长。十余载扎根天津港船舶现场监管一线,他的足迹遍布港口码头的每一处角落,船舶适航状态检查、船员资质核验、货物装载把关…… 每一项工作他都做到极致。以责任为帆,以担当为桨,苏晓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海事人的使命,为天津海洋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安全监管 “眼里不揉沙”,以专业筑牢安全底线
在海事执法领域,船舶安全检查是一项重复性极高的工作,但苏晓磊始终保持着 “眼里不揉沙” 的严苛态度。曾有过船员经历的他,深知海上风险的残酷性,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引发船毁人亡的惨剧。每次登上船舶,他都像对待精密仪器般,从甲板到机舱,对救生设备、消防系统、主副机运转、防污染装置等进行全方位 “体检”。
展开剩余72%在一次检查中,苏晓磊和同事在一艘货轮上发现了10项重大风险隐患。面对船东焦急的求情和私下 “沟通” 的暗示,他严肃说道:“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这船上几十名船员背后是几十个家庭,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您必须彻底整改。”为帮助船舶尽快消除隐患、按时离港,他连夜帮助船舶整理出专业的修理建议,并主动加班进行复查。最终,船舶带着 “健康证明” 顺利启航,船东也被他的专业与坚守所感染。多年来,苏晓磊累计开展船舶船旗国监督检查200余艘次,参与船舶现场检查500余艘次,用专业的 “火眼金睛”,为海上航行安全筑起坚实防线。
服务升级 “脚下有办法”,以创新提升港口效能
在推动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苏晓磊深知,唯有创新才能突破瓶颈。他积极与港口、海关、边检等相关口岸单位搭建沟通桥梁,探索出风险预判、服务关口前移、精准检查的工作新模式,为船舶进出港按下 “加速键”。
2024年,停靠在天津的巴拿马籍杂货船准备装载运往意大利的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这台盾构机不仅价值高昂,而且运输要求极高。苏晓磊提前联系相关单位,并积极开展船舶航行、停泊、作业全流程进行风险推演,针对性地制定检查方案。在现场,他反复核算船舶承载能力,钻进闷热狭窄的货舱,仔细检查盾构机的固定方式,仔细排查船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设备的高效上船和船舶的航行安全。正是苏晓磊和同事们的担当和热忱,为“一带一路”物资运输畅通运输提供保障,助力天津港向世界一流港口迈进。
对待船员“有杆温暖秤”,以服务传递海事温度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苏晓磊始终将船员的需求放在心上,用暖心服务架起海事与船员间的连心桥。每当发现船舶存在问题,他不仅会耐心告知整改要求,还会结合自身经验,手把手指导船员解决难题。
一次台风来袭前,苏晓磊得知一艘老旧货轮的锚泊设备存在隐患,他主动联系船方,协调专业技术人员登船协助,还帮助船员制定避风应急预案,赢得了船员们的口碑。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海事执法不仅有力度,更有温度。
为提升船员安全技能,他定期组织“流动课堂”,深入船舶开展防海盗、应急逃生等实操培训。船员兄弟在反馈表中写道:“苏副队长的讲解总能切中要害,跟着他学的应急技能,关键时刻能救命。”
平凡坚守 “背后有光”,以奉献诠释责任担当
从晨曦微露到夜幕深沉,从春日繁花到冬日飞雪,苏晓磊始终坚守在海事监管岗位上。多年间,春节、“五一”等节假日的值班值守是家常便饭,经常能在港口码头一线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是他坚守背后的强大动力,但他也坦言:“对家庭确实有亏欠,但守护海上安全、护航海洋经济发展,是我作为一名海事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
十余年来,苏晓磊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故事。他和无数 “海事铁军” 一起,用专业和热血守护港口安宁,用无私奉献诠释责任担当,成为天津港水上交通安全稳定坚实的守护者,也成为城市文明生动的践行者。
供稿:赵浩然 审核:徐念
发布于:北京市股票配资穿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