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刷到个消息,365约车的母公司盛威时代又向港交所递了上市申请 —— 这已经是最近两年的第二次冲刺了。
说起来,这家公司可能很多人没听过,但它背后的 “靠山” 大家肯定熟:阿里巴巴和高德地图。只是靠着大树,公司却四年亏了近 20 亿,现在想上市,这条路恐怕不好走。
先说说盛威时代的老板姜生喜,典型的 “IT 男转型创业”。1998 年从北京交大毕业,在友联用了 12 年做到副总裁,2012 年辞职单干,一开始没做网约车,而是帮传统客运公司搞汽车票线上销售系统,解决 “买票难、调度慢” 的问题。
直到 2016 年,阿里旅行投了钱,成了第一大股东,这家公司才算踩上了 “风口”—— 靠着阿里的资源,迅速扎进旅游和网约车赛道,2019 年干脆让 365 约车进驻了高德的聚合打车平台。
不得不说,抱上高德的 “大腿” 后,盛威时代的增长确实猛。2025 年上半年,光从高德平台拿到的收入就有 8.3 亿元,占了总营收的 94.5%。
换句话说,公司近九成五的生意都靠高德给的流量,高德几乎就是它的 “命脉”。营收也确实好看,从 2021 年的 5.5 亿涨到 2024 年的近 16 亿,四年翻了快两倍。
但好看的营收背后,是止不住的亏损。2021 年到 2024 年,公司净亏损分别是 5.87 亿、4.99 亿、4.82 亿、4.26 亿,四年加起来亏了快 20 亿。为啥收入涨了还亏钱?核心原因就俩字:“司机太贵”。2025 年上半年,光付给司机的服务费就有 7.13 亿,占了成本的八成以上 —— 赚的钱一大半都分给了司机,自己根本留不下多少。
好在有阿里兜底,加上其他投资机构跟进,公司至今已经完成 9 轮融资,拿了超 7 亿的 “输血钱”,才能撑到现在。可问题是,网约车市场早就不是随便就能分杯羹的地方了:滴滴稳坐第一,曹操、如祺这些平台紧随其后,形成了 “一超多强” 的格局。而盛威时代 2024 年的交易额才排到市场第 14 名,体量小得可怜。
虽说行业还在涨,预计到 2029 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能接近 7000 亿元,但对盛威时代来说,想抓住机遇太难了。一来,它太依赖高德的流量,自己没有独立的用户池,哪天合作出点变动,生意就可能受大影响;二来,怎么把亏损扭转为盈利,至今没看到清晰的办法 —— 总不能一直靠融资 “输血” 吧?
这次再冲港股,能不能成功不好说,但有一点很明确:靠别人的资源或许能快速起量,可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站稳脚跟,终究得有自己的 “硬实力”。否则,就算上市了,也难改 “靠输血活着” 的尴尬处境。
股票配资穿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