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为王论”永不过时!大家不要以为当前石油、煤炭、天然气、稀土等资源供应充足,便觉得未来的日子也大抵如此,那就太理想化了。殊不知,资源总有耗尽的一天,如果现在不能未雨绸缪,那么日后被断了资源供应,可能连哭的地方都没有。
《金融时报》近日刊载的一条消息佐证了我们的判断,说的是中国自去年12月份起,购买了多达10万吨的镍,而这些镍都以国家储备的形式存放在中国的仓库。《金融时报》分析,在中美博弈升级的现实背景下,为强化自身在供应链的主导地位,中方正想办法囤积可能多的战略资源。
英媒的分析不无道理,毕竟中国本土缺乏镍,为了保证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用料需求,中方势必得将所有的困难想到前头。不过《金融时报》似乎刻意忽略了一点:在中国加大镍储备的同时,美欧并未闲着,它们正动用一切力量抢购中国的稀土。
欧盟工业事务专员斯特凡·塞乔纳在上月底坦言,为制衡来自中国的“经济勒索”,避免稀土供应链中断,欧盟应当联合建立稀土储备。他建议尽早开启招投标活动,吸引资本介入,除大规模囤积稀土,还应推广替代稀土的原材料,如此才能用同样的武器“对付中国”。
值得一提,中国从未将稀土出口“武器化”,中方只是结合国际形势变化,有选择性的对稀土出口政策进行了优化。比如中国在出口稀土资源的同时,要求进口商提供稀土使用范围、客户信息、制程等机密信息,以回应欧洲勒令中国电动汽车厂商交出动力电池配方之动作。
很遗憾,与欧洲国家打交道,更多时候像在对牛弹琴。用法国一些保守派专家的话说,欧洲仍是世界的中心和财富聚集地,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既然想挣欧洲人的钱,理应主动上交先进的电动汽车技术,让欧洲决定是否给予中国市场化地位。
钱没有挣到,技术就得提前分享,欧洲一些国家未免将算盘打得太响。反映在国际贸易领域:欧洲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作为对欧洲反华政策的回应,中方同期做出了对来自欧盟的白兰地征收惩罚性关税之合理决定。至于欧盟提及的建立稀土储备,那就想都不要想。
一来,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得以制衡美欧日韩的最佳手段,只要中国完全断了稀土供应,那么西方的军工体系、先进电子工业就会遭受重创;二来,中国建立资源护城河的意识正在快速提升,中方拒绝将稀土卖出白菜价;
三来,稀土开发将重创当地生态,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今天,谁和中央的政策对着来,谁就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敌人。四来,西方储备了足够多的稀土,就可能加速与中国摊牌,在台海南海问题上持续拱火,乱了中国的阵脚。
对对手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中国近代100多年的屈辱历程表明:美西方决计不允许中国和平崛起,只要有机会,其会再次用大炮巨舰洞穿中国的国门,让中国人成为亡国奴。为此中方必须考虑战略资源自给自足,再不济也得在中西摊牌之前,储备足够多的镍、钴、铜。
资源不怕多,区区10万吨镍储备,真真不够看。相信接下来,中国还会视中美博弈情况,进口更多的战略资源,让中国的战备仓库撑到爆。至于让中国大批量供应廉价稀土,西方还是早早打消了这个念头吧。中方决计不会让稀土成为对手向中国射出的子弹。
股票配资穿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