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有体寒的表现,也有体热的表现。
体寒的症状,比如:懒言少语,怕冷,手脚冰凉,胃寒,等等...
体热的症状,比如:五心烦热,爱发脾气,口干舌燥,等等...
原因,无非那么几种:
比如上身热下身寒,一般是由于中焦气滞引起,只要疏导中焦,寒热自动消失。可以用一个疏肝和胃丸。
还有手脚冰凉,怕冷,面色萎黄,大部分人是由于脾胃虚弱导致的气血亏,只要健脾开胃,气血足了,寒冷自然消失。可以用一个香砂六君子丸。
还有很多人,只是局部发凉,比如腰部发凉,腿部怕凉,肩背发凉等,大多是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这时候只要调理疏通气血,气血循环正常了,也就不凉了。可以用一个归脾丸或者血府逐瘀丸。
还有很多人潮热盗汗,心烦意乱,五心烦热,这是由于气滞所致,只要气机通畅,热就自然消失了。可以用一个木香顺气丸。
还有很多人经常上火,牙疼,口腔溃疡,眼干眼涩,脸上生痘等火症,大部分人是由于脾胃肠道失调,只要调理中下焦气机,那些火症自然消失。可以用一个附子理中丸。
展开剩余78%抑郁症,情绪的起伏,关键就在寒热的变化。
抑郁,不一定非得是寒,但是躁动,一定伴随着热。
西医说,抑郁症是内分泌的问题。这只能算说对了一半,因为内分泌也是从寒热来的。
五脏六腑的位置不一样,就会有的器官过热,有的器官过寒。
过热的会大量分泌激素,过寒的又会分泌不足,这样整个的内分泌就是紊乱的。
抑郁症,是一步步发展的:
先是心情不畅,用点柴胡疏肝散;
然后变成心情郁闷加身体不舒服,得用加味逍遥散;
再往后,就是精神恍惚、睡不好,得喝甘麦大枣汤或者半夏厚朴汤;
如果脾胃也受累了,就得归脾汤;
到最后,心火也虚了,得靠天王补心丹来补。
抑郁症,就是从心肝开始发病,慢慢影响到胆、胃、肝、脾,最后心胆胃热,肝脾肾寒。
为啥抑郁症不容易自己好?
关键就是脾胃虚,血和营养不够,阳气也上不来。阳气能不能恢复,直接关系到抑郁症能不能好。
抑郁症和焦虑症,看着像,其实不一样。
焦虑症,是阳气足,但气不顺;
抑郁症呢,是阳气已经不够了。
所以破气还五常说:正气稍足的人容易焦躁,正气不足的就容易抑郁。
要是肾脉摸起来又沉又弱,那就是正气虚了,得用姜、桂、附这些温热的药来调理。焦虑和抑郁,就像是身体里的正气和邪气在打架,谁赢谁输,得看它们打多久了。
说到阳气的源头,主要是肾和膀胱。
膀胱的阳气虽然平时不咋提,但它对阳气的生成很重要。抑郁症的根儿,大多是脾阳虚,膀胱阳虚是中间的一个过程。不过也有特殊情况,抑郁症可能变成躁郁症,就是双相情感障碍,那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看抑郁症的发展变化,其实就是看经络和脏腑的变化。
病怎么发展,得看人的体质和状态。
如果身体本来就津液血虚,再加上胃肠有热,那病就容易传到阳明经,这时候就得赶紧补水,不然燥得更快。这就是“伤阴化燥”,病情就变了。
所以,少阴病传到阳明,看到津液快没了,那就得赶紧救阴,特别是口干咽燥的人。
少阳病呢,有时候也会痛,比如咽痛、口苦、咽干,这些都是孔窍上的病。
如果一个人身体虚得不行,那他就容易抑郁。
就像河上筑了坝,水流就不畅了。郁和滞,都是从肝开始的,所以有“肝气郁滞”的说法。轻度的抑郁症,主要就是心肝的问题,治疗的时候就要抓住这个点。柴胡是入肝经的,能疏肝解郁,很好用。
但是啊,心肝虽然是抑郁的起点,也是病变的枢纽。
病情一变化,就涉及到其他脏腑了。
从心肝到胆胃都热起来,肝脾又都寒了,这就复杂了。
如果心胆胃过热,那其实是因为脾肾太寒了,营养供不上。这时候治疗就棘手了,因为脾胃弱了吸收不好,药也不容易起效。所以解郁只是治标,治本还得健脾胃、补肾水。
严重的抑郁症啊,往往有淤有虚,得用当归这些来补。
还不够的话再加地黄、阿胶这些滋阴的,还要用点疏通的药比如细辛、通草。有淤血的话还得活血化瘀用桃仁、丹参、三七这些。
附子这时候也可以用,但要小心配伍,别伤了阴。
如果到了三阴真寒的地步,那就得先破阴浊,再扶阳,不然郁火会内生。
重度抑郁症,麻烦一些,但从脾胃入手还是能找到出路的。
脾胃是后天之本虚弱的话,就用建中汤或者薯蓣丸来补。稍微弱点的话加点人参、干姜、茯苓、白术这些来强脾胃。
但是啊,还得注意心火和肾水的平衡,滋阴怕肾水更寒,温阳又怕心火更旺,所以得小心调和。这时候乌梅丸或者麻黄升麻汤这些能调和阴阳的方子就很有用了。
发布于:北京市股票配资穿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