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上市公司跨界投资,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火锅料”。金字火腿,这次真的不专注于火腿了,转头投向了光通信芯片领域,着实让人大跌眼镜。吃瓜群众还没从“肉香四溢”的画风中缓过神来,AI芯片和高速光通信的词汇就扑面而来。
在9月22日晚间的一纸公告中,金字火腿明确表示,旗下全资子公司福建金字半导体有限公司将拿出不超过3亿元去“赌”一个未来:增资入股中晟微电子公司,欲获得后者不超过20%的股份。没错,故事的主角从腌腊肉变成了光通信芯片,堪称“味蕾”和“科技”的无缝衔接。
中晟微的确有点分量,这家公司成立不过四年,却已经榜上“中国未来独角兽TOP100”,在光通信芯片领域颇有一番造诣。光模块400G、800G到1.6T的核心电芯片研发,他们都拿下了;高速互联的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云计算里,它的产品也不陌生。看得出来,这是一个不偏安一隅的小角色,金字火腿瞄准这样一个高端局,还算有点眼光。
但问题来了,金字火腿真的合适吗?别忘了,它的主业可是卖火腿、烤肠和腊肉的。2023年的半年报清清楚楚写着,公司主营业务的营收同比下降了14.73%,净利润也缩水了25.11%。面对消费者群体的刁难和竞争对手的冲击,它的主业火腿似乎已经有点“梆硬”了。于是,公司高调宣布:“为了提振业绩,我决定出去投资!”这很像一个学生,数学不行了,就努力学历史,总结一个字——转移。
然而,这次的“转移”并不容易。从公告中可以看到,中晟微的未来盈利尚存不确定性,公司估值动辄10亿元以上,还面临交易估值过高的风险,说白了,就是钱花得值不值还是个问号。而金字火腿自己也承认,过往的对外投资记录可不是什么模范生,比如那次投中钰的股权,和投资银盾云的案例,最后都打了水漂。
那么,问题来了,金字火腿到底是怎么想的?从公告字里行间分析,公司有两个底层逻辑。一是目前主业发展遇阻,数字经济、AI成了风口,“蹭热度”引发更高频关注总是稳赚不赔;二就是利用闲置资金窥探蓝海,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赌一把万一成了呢?
但这场赌局看起来拼的是眼光和专业——前者决定方向对不对,后者决定操作稳不稳。金字火腿的管理层在半导体领域积累为零,经验是个硬伤,选中的中晟微虽然星光熠熠,但其盈利能力未被完全验证。就像一个厨师突然挥着菜刀钻研芯片设计,少了内功可不行。跨界选对了行业聚光灯,对投资者来说是“共襄盛举”的利好;可要是一脚踩空,恐怕到头来市场又给补一句:“还是老实卖肉吧,别‘高攀’了。”
这场戏最终怎么收场很难说,但其背后却折射出了某些上市公司面对困境的普遍心态——主业不行了,副业试试;实干不行了,来撑。只是,并不是百试百灵的良药,尤其是在吃力不讨好的高科技领域,浮躁和追风的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或许投资者可以问一个问题:如果金字火腿没这个投资,也能将3亿元扔回到主业,用创新去开发更多跟消费者互动的新食材产品,是不是更接地气?而那些隔空喊话自称为了回馈中小投资者的上市公司们,也该扪心自问,豪赌之外,脚踏实地的坚持和优化自己的基本盘,难道不是更好的“回报”吗?
股票配资穿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